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link和@import的区别浅析
阅读量:629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2

本文共 429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。

我们都知道,外部引入 CSS 有2种方式,link标签和@import

它们有何本质区别,有何使用建议,在考察外部引入 CSS 这部分内容时,经常被提起。

如今,很多学者本着知其然不欲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,不求甚解,只求结论。

所以,本文遵循 css hack 的渐进识别原则,
结论 → 区别 → 争议 → 细节 → 祖坟 → 感想,逐渐加深理论层级,
力争每个 level 的读者,都能 get 到自己想要的内容,不必继续阅读下去。

结论

就结论而言,强烈建议使用link标签,慎用@import方式。

这样可以避免考虑@import的语法规则和注意事项,避免产生资源文件下载顺序混乱和http请求过多的烦恼。

区别

1.从属关系区别

@import是 CSS 提供的语法规则,只有导入样式表的作用;link是HTML提供的标签,不仅可以加载 CSS 文件,还可以定义 RSS、rel 连接属性等。

2.加载顺序区别

加载页面时,link标签引入的 CSS 被同时加载;@import引入的 CSS 将在页面加载完毕后被加载。

3.兼容性区别

@import是 CSS2.1 才有的语法,故只可在 IE5+ 才能识别;link标签作为 HTML 元素,不存在兼容性问题。

4.DOM可控性区别

可以通过 JS 操作 DOM ,插入link标签来改变样式;由于 DOM 方法是基于文档的,无法使用@import的方式插入样式。

5.权重区别(该项有争议,下文将详解)

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。

争议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当你在网上搜索link@import的区别时,千篇一律的答案里就悄悄的多了一句“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”。

但是并没有一份答案,附带着对这句话的任何解释或实例。

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,该怎么理解呢?

发扬探索精神,我们不妨继续查阅资料。后来发现,还是有不少文章和帖子,对这句话表示质疑,进而自己写了 demo 去验证,验证的结果,确实无法与这句话相吻合。

而且,笔者也并未发现能清楚、正确、有理有据的解释这个结论到底对,还是不对的文章。

那么这个结论,最初是从哪里来的,可能已经无从考证了。

换个思维方式,不去争辩它的对错了,探索未果,我们就从这个结论的核心关键词“权重”出发,去研究它。

说到“权重”,有必要再解释一下:CSS 中的权重,指的是选择器的优先级。

CSS 选择器的权重高,即选择器的优先级高。

CSS 的优先级特性表现为,对同一 HTML 元素设置样式时,不同选择器的优先级不同,优先级低的样式将被高优先级的样式层叠掉。

CSS 权重优先级顺序简单表示为:

!important > 行内样式 > ID > 类、伪类、属性 > 标签名 > 继承 > 通配符

为了便于理解权重的计算方式,我们按以下方式进行数值假设分析:

选择器 权重
通配符 0
标签 1
类/伪类/属性 10
ID 100
行内样式 1000
important 1/0(无穷大)

再举实例:

    
Document

每个样式的权重值,都在实例中,以注释的形式标明。

根据权重值可知,最终,这个按钮的样式一定是,蓝色背景,白色字,结果如下图:
image

存在!important时,不作他想,一定是权重最大的样式。

既然我们了解了,CSS 中的权重是怎么回事,那回到主题,“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”,

难道 CSS 的引入方式也有权重吗?其实我们不必纠结它是否有权重之说,我们只需理论结合实际的去分析,各种情况下,结果如何即可。
现有如下3个css文件:

/* green.css */div {    background-color: green;    border: 3px solid red;}/* yellow.css */div {    background-color: yellow;    border: 3px solid black;}/* blue.css */@import url("green.css");div{    background-color: blue;}

实例1:

    
Document

实例1结果如下图:

image

实例2:

    
Document

实例2结果如下图:

image

对比实例1和实例2这两个正好相反的结果可知,link@import并没有产生类似权重的效果,只是单纯的体现了CSS的层叠性,写在后面的样式,覆盖前面的样式。

实例3:

    
Document

实例3结果如下图:

image

实例4:

    
Document

实例4结果如下图:

image

分析实例3和实例4的结果可知:

对于实例3,我们看到红色边框,证明内联样式中使用@import引入的green.css已经生效,但其背景样式被内联样式中的粉色背景层叠掉,这个现象表明,@import不只是如我们看到的那样,处于内联样式顶部,其被引入的样式,在结构上,也确实是被置于内联样式之前,所以内联样式才能够层叠掉它。

同理,实例4中,在link标签引入的blue.css文件内,顶部同样存在@import引入的green.css,红色边框依然可以证明,green.css已经生效,但其背景样式被blue.css本身的蓝色背景层叠掉,@import引入的样式在blue.css中也是被置于它本身样式之前的。

到此为止,我展开了大胆的猜想,“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”,这个结论的给出者,是想告诉大家:

link标签引入的 CSS 文件中,使用@import时需注意,如果已经存在相同样式,@import引入的这个样式将被该 CSS 文件本身的样式层叠掉,表现出link标签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这样的直观效果。

对于我设想的结论,似乎挺能说通的,毕竟这是实践出的结果。

那些验证过此结论的前人,他们都是在一个 HTML 页面中,一前一后分别使用link和内联样式的@import去比较的,我在实例1和实例2中也是如此做的,并不能反推出“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”这个结论,所以,我不自量力的认为,这个结论其实最初只是丢了个已知条件而已。

那么我们一起把这个结论重新梳理一下:在link标签引入的 CSS 文件中使用@import时,相同样式将被该 CSS 文件本身的样式层叠。

Ps.首先感谢各种看官的阅读。笔者属于学习阶段,学识尚浅,虽然本文结论已得到笔者编码验证,但不排除笔者大脑短路、措辞有误的可能,有缘阅读到此处的都是真爱,希望诸位大拿、大牛、大仙、大圣、大神们不吝赐教,及时指正,避免诱导萌新误入歧途,再次向你们表达笔者的谢意!

细节

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,就顺便提一下关于@import使用时的其它细节。

在《CSS权威指南》中写道:

@import一定要写在除@charset外的其他任何 CSS 规则之前,如果置于其它位置将会被浏览器忽略,而且,在@import之后如果存在其它样式,则@import之后的分号是必须书写,不可省略的。

到此为止,似乎事情都弄清楚了,但是突然又有个疑点浮现出来:

在讨论区别的时候,不是说加载页面时,link标签引入的 CSS 先于@import引入的 CSS 加载吗,那link标签引入的样式又怎会把@import引入的样式层叠掉呢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我们要一起明确一些有关浏览器的概念:

浏览器执行过程可以简单分为加载、解析、渲染,这三个步骤。

加载:根据请求的URL进行域名解析,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接收响应文件(如 HTML、JS、CSS、图片等)。

解析:对加载到的资源(HTML、JS、CSS等)进行语法解析,构建相应的内部数据结构(比如HTML的DOM树,JS对象的属性表,CSS的样式规则等)。

渲染:构建渲染树,对各个元素进行位置计算、样式计算等,然后根据渲染树完成页面布局及绘制的过程(可以理解为“画”页面元素)。

这几个过程不是完全孤立的,会有交叉,比如HTML加载后就会进行解析,然后拉取HTML中指定的CSS、JS等。`

现在,我们应该已经了解了加载和渲染的概念,明白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,那么对上文中抛出的疑问继续追问:

link先于@import加载,是不是也先于@import渲染呢?

实际上,渲染的动作一般都会执行多次,最后一次渲染,一定是依据之前加载过的所有样式整合后的渲染树进行绘制页面的,已经被渲染过的页面元素,也会被重新渲染。

那么我们就可以把@import这种导入 CSS 文件的方式理解成一种替换,CSS 解析引擎在对一个 CSS 文件进行解析时,如在文件顶部遇到@import,将被替换为该@import导入的 CSS 文件中的全部样式。

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,终于弄明白为何@import引入的样式,会被层叠掉了。其虽然后被加载,却会在加载完毕后置于样式表顶部,最终渲染时自然会被下面的同名样式层叠。

至此为止,“link引入的样式权重大于@import引入的样式”这个结论,我终于为它圆了场。但愿此结论的作者,本意真如我的猜测,否则若是我多心而跑偏了的话,不敢想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大的秘密。

祖坟

有些细心而专业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,我用自己的思路和措辞,粗略的解释了有关 CSS 加载和渲染的知识,有些涉世未深的前端爱好者可能会一头雾水,无法作为系统学习的依据。这不打紧,出来混,祖坟总是要刨的,想要透彻的学习相关内容,进一步了解底层原理的学者,我早已为你备下了丰厚的见面礼~

有关link@import在性能分析方面的比较,国外的高手早在多年前就曾执过笔:

有关浏览器内部工作原理的神作,也是几年前出自歪果仁大牛:

转载地址:http://zlcta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驰骋工作流引擎三种项目集成开发模式
查看>>
SUSE11修改主机名方法
查看>>
jdk6.0 + Tomcat6.0的简单jsp,Servlet,javabean的调试
查看>>
Android:apk签名
查看>>
2(2).选择排序_冒泡(双向循环链表)
查看>>
MySQL 索引 BST树、B树、B+树、B*树
查看>>
微信支付
查看>>
CodeBlocks中的OpenGL
查看>>
短址(short URL)
查看>>
第十三章 RememberMe——《跟我学Shiro》
查看>>
mysql 时间函数 时间戳转为日期
查看>>
索引失效 ORA-01502
查看>>
Oracle取月份,不带前面的0
查看>>
Linux Network Device Name issue
查看>>
IP地址的划分实例解答
查看>>
如何查看Linux命令源码
查看>>
运维基础命令
查看>>
入门到进阶React
查看>>
SVN 命令笔记
查看>>
检验手机号码
查看>>